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品質控制和產業培育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8月20-21日,綠色食品中心在天津市津南區召開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品質控制和產業培育研討會。研討會聚焦做特做優地理標志農產品,交流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培育經驗,研討下一步培育舉措,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馬有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劉振偉應邀出席會議。
會上,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介紹了南京鹽水鴨保護管理、技藝文化傳承、產業培育等情況;福建省南平市、重慶市奉節縣、陜西省眉縣、河南省溫縣、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分別圍繞武夷山巖茶、奉節臍橙、眉縣獼猴桃、溫縣鐵棍山藥、小站稻等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培育、品種保護、品質保持、品牌打造、融合發展等方面做法做了經驗分享。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介紹了天津市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培育經驗做法,建議在地標農產品風味品質保持、產品精深加工、可追溯體系建設、品牌文化價值挖掘等方面下功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錢永忠研究員、農業農村部農村研究中心張照新研究員、譚智心研究員等從地理標志農產品獨特品質指標挖掘、生產經營主體培育、聯農帶農機制建設、標準化生產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劉振偉指出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前景廣闊,要堅持市場導向,推動小特產向大產業轉化。要在原產地保護、特色品種創新、產品質量保障、產業鏈延伸、主體培育上持續努力,打造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要加強部門協作,協同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規范發展。要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提高保護發展水平。
張合成指出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要緊緊圍繞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和做好“土特產”文章,重點關注四個方面。一是挖掘特征。瞄準四個獨特,挖掘獨特地域產地、獨特生產方式、獨特品質特征、獨特歷史文化。要認識到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種的稀缺而非多樣,產量的有限而不是大規模增長,品類的單一而不是繁多。二是培育價值。歐盟地理標志葡萄酒的溢價是2.84倍,烈酒是2.54倍,農產品和食品是1.54倍,要按照這個溢價水平去培育。三是規范生產。要便利小農戶參與,確保糧食安全、消費安全和生產安全。地理標志農產品是在傳統生態中生產出來的,是農耕文化的傳承,要關注傳統生態、傳統生產和傳統生活。四是權益保護。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集體產權保護,維護小農戶的利益。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公共屬性和地域屬性。
馬有祥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居民整體消費水平提高,為地理標志農產品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地理標志農產品與地域密切相關,要科學界定生產地域。企業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適度規模經營。避免盲目做大,要做優做特。二是標準不是越嚴越好。農產品特點就是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品質一致性保持難度大。地理標志農產品品質指標要科學合理,重點要關注生產地域和生產方式。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3個方面問題需要關注。一是挖掘多元價值。發揮政府優勢,深入挖掘地理標志農產品文化價值、生態價值。要注重挖掘地標產品的情緒價值,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二是加大品牌保護。加大對假冒地理標志農產品打擊力度,地方要進一步增強意識,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環境的行為,保護地方公共品牌。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歐洲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傳統農產品重視,標準嚴格,與我國簽訂了地理標志農產品合作協定,要堅持請進來,開展交流合作。我國是農產品貿易逆差國,要加大地理標志農產品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國際推介,推動產品走出去。
研討會由綠色食品中心刁新育主任主持。綠色食品中心張志華總工程師、部質量監管司鄧程君二級調研員參加了會議。地方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行業專家和生產企業代表共4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觀摩了天津小站稻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培育和發展情況。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